赎罪论(救赎论)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然而,由于某些传统保守派牧师受到“廉价称义论”(一种没有真正悔改与生命改变的肤浅恩典观)的影响,赎罪的恩典逐渐从人们的关注中淡化。许多人仅在理论上理解,却未能真正领悟,以致丧失了属灵的力量。结果,异端教义便乘虚而入。因此,我们要从圣经的角度坚定地建立赎罪论,使基督教回归其应有的地位。
所有人都犯了罪,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赎罪的恩典才能得救。关键问题是:我们的罪记录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被洁净?
圣经对此提供了启示:
“犹大的罪是用铁笔铭刻的,用金刚石的笔尖刻在他们的心版上,也刻在他们祭坛的角上。”(耶利米书 17:1)
这节经文表明,罪既被记录在心版上,也被记录在祭坛的角上。
但是,犹大的罪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圣经见证说,我们的主出自犹大支派(希伯来书 7:14)。
此外,关于耶稣的名字,圣经说:
“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 1:21)
因此,要通过耶稣得救,就必须属于犹大支派。
然而,圣经明确指出,从属基督的人,在属灵意义上是亚伯拉罕的后裔。
“你们若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加拉太书 3:29)
此外,真正的犹太人并不是外在身份上的犹太人,而是内心真正经历改变的人。
“外表的犹太人不是真正的犹太人,唯有内心受割礼的才是真正的犹太人。”(罗马书 2:28-29)
因此,从属灵的角度来看,“犹大的罪”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罪。
罪因血而得赎,耶稣基督的献祭成就了完全的赎罪。(利未记 17:11,希伯来书 9:22,利未记 16)
罪刻在我们的心中,也刻在祭坛的四角上。然而,罪是可以被洁净的。在《利未记》17:11,神说:“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已将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赎罪;因为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 同样,在《希伯来书》9:22 中说:“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在《利未记》16章中,神设立了赎罪的方法。大祭司首先献上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把血抹在祭坛的四角上,并洒七次,使祭坛洁净。这象征着罪的代价是死亡,生命的血被洒下意味着替罪人承受死亡。
接着,大祭司按手在活山羊(替罪羊)的头上,承认百姓的罪,然后将它放逐到旷野。这个仪式象征着山羊背负了百姓的罪,带着罪离开到荒芜之地。
这个赎罪的仪式预表了耶稣基督的最终献祭。祂流出的宝血,完全并永远地赎清了我们的罪。
今天,我们不再遵循旧约中洁净罪的方式,因为它只是将来真实事物的影子。公牛和山羊的血无法彻底除去罪恶;它只是预示即将到来的美好事物(希伯来书 10:1-4)。
那么,这个影子的实体是什么?就是耶稣基督(希伯来书 10:9-10)。
耶稣是担当我们罪的神的羔羊。
替罪羊(阿撒泻勒):约翰福音 1:29 “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逾越节羔羊:哥林多前书 5:7 “因为我们的逾越节羔羊基督已经被献祭了。”
挽回祭:罗马书 3:25 “神设立耶稣为挽回祭,是凭着祂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赎价:马可福音 10:45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因此,旧约的赎罪祭预表了耶稣基督的牺牲,祂一次献上自己,为我们的罪成就了完全的救赎。
献给神的祭物必须是没有瑕疵的。耶稣没有罪(希伯来书 4:15,约翰一书 3:5,哥林多后书 5:21),他就像一只没有瑕疵、无斑点的羔羊(希伯来书 9:14,彼得前书 1:19)。他从未犯罪,口中也没有诡诈。他受辱骂时不还口,受苦时也不威吓,而是把自己交托给神(彼得前书 2:22-23)。
耶稣无瑕疵的宝血为我们成就了奇妙的事:
赦免我们的罪(马太福音 26:28,以弗所书 1:7)。
赐给我们真正的生命(约翰福音 6:53-56)。
使我们在神面前称义(罗马书 5:9)。
使我们与神和好(歌罗西书 1:20)。
为我们打开进入神同在的道路(希伯来书 10:19)。
使我们成圣(希伯来书 13:12)。
洁净我们的良心,使我们可以侍奉神(希伯来书 9:14)。
救赎我们脱离罪恶(彼得前书 1:18-19)。
洁净我们,使我们远离一切罪(约翰一书 1:7)。
释放我们脱离罪的捆绑(启示录 1:5)。
使我们成为神的子民,将我们献给神(启示录 5:9)。
更新我们,并给我们穿上洁白的衣袍(启示录 7:14)。
赐给我们战胜撒但的能力(启示录 12:11)。
通过这些真理,我们明白耶稣宝血的伟大能力。
耶稣的死亡与复活:称义的完全
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耶稣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与我们有着深刻的关系。圣经说:
“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罗马书 4:25)
这意味着耶稣的死亡是为我们的罪而献上的代赎祭。那么,祂的复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马书 4:25)
通过这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到称义(Justification) 与耶稣的复活是直接相关的。因此,称义的教义不能仅仅用十字架神学来解释,而必须包含复活神学。
然而,由于称义通常仅被解释为十字架神学的一部分,这给宗教多元主义和后现代神学进入教会留下了空间。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完整福音的核心。
那么,我们如何参与洒血才能称义呢?因为这些都是属灵的事情,不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仪式。我们只能凭着信心参与洒血。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说摩西因着信守逾越节和洒血(来 11:28)。
同样,凭着信心,我们可以在天上的圣所接近我们的大祭司(弗 2:6),说:”我是一个罪人,应该受到审判,但主啊,求你借着你的宝血怜悯我。
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在哪里洒血呢?祂洒在我们的心上。希伯来书》10:22 说:”我们当存着诚心,带着信心所带来的十足把握,亲近神,将心洒在神面前,洗净我们心里的罪孽,又用清水洗净我们的身体”(《希伯来书》10:22,《出埃及记》12:7)。
为什么要把血洒在心上?因为那是记录罪恶的地方(耶 17:1)。
你知道自己是被拣选来接受耶稣基督宝血的浇灌的吗?彼得前书 1:2 说:”凡按父神先见所拣选的人,借着圣灵成圣的工作,就顺从耶稣基督,受他宝血的浇灌。
你知道耶稣为那些用他的血洒过的人做了什么吗?他用自己的血买下他们,并将他们献给上帝。启示录 5:9 告诉我们:”你用自己的血为上帝买了人”。使徒行传 20:28 进一步说:”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哥林多前书 6:19-20 补充说:”你们不是自己的,是用价买来的”。
那么,谁拥有那些接受了称义恩典的人?他们属于耶稣基督(罗 1:5-6,彼前 2:9)。如果一个人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来使用,我们该如何称呼他的良心呢?我们称之为错误甚至邪恶。
那么,当一个人接受洒血的恩典时,他的良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他们得到的是善良纯洁的良心(来 10:22,9:14)。什么是良知?就是诚实地承认我不是自己的,而是属于主的。我不再为自己的意愿而活,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这就是证据。
尽管你可能不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但你仍然渴望接受耶稣基督宝血洒下的恩典吗?如果是,你是否有证据证明你已经接受了基督的洒血?如果没有这样的证据,你就无法逃脱地狱的审判。
约翰-卫斯理认为,即使你勤奋地实践恩典的方法,如祷告、禁食、研读圣经、施舍穷人、与圣徒团契,即使你避开邪恶,努力保持清白的良心,打那美好的仗,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语,并接受了洗礼,但如果你没有接受基督宝血洒下的恩典,你仍然有可能只是一个差不多的基督徒。卫斯理说,即使在教会中担任领导职务或神职人员也是不够的。要成为一个完全的基督徒,你必须有证据证明你已经接受了基督宝血的恩典。
这个证据是什么呢?它就是拥有良知,这意味着你不再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因为你已经在十字架上与基督同死。这也意味着圣灵居住在你里面,当圣灵提醒你时,你就会顺服神的话语而活。这就是成圣生活的含义。
如果没有称义恩典的保证,过一种成圣的生活就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似乎无法实现的、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无关的理想。我们也许不想争吵,但如果我们仍然 “活 “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会陷入冲突,选择不顺从上帝的话语。这会导致分裂。我们在讲道时可能会说 “不要论断你的弟兄”,这是圣经的教导,但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向自己死,我们最终就会谴责和论断我们的弟兄。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称义的恩典使我们从罪中得了自由。
换句话说,成圣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实现的。它是上帝在称义之后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点。正如使徒保罗所说:”我之所以为我,是靠神的恩典”(林前 15:10)。
记录在祭坛角上的罪发生了什么?象征着未来的阴影的祭坛在十字架上找到了它的真实。十字架就是祭坛,基督的宝血洒在祭坛的四个角上。因此,犹大的罪–也就是属于基督的人的罪–已经被抹去了。
如果我们不坚定地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复活的大祭司–,我们就会陷入误区,认为上帝的爱因为基督的受难而赦免了每个人的罪,因此所有人都会得救。这种误解导致基督教偏离了耶稣的宝血必须流淌到每个人心中的真理。相反,基督教变成了一种只关注正义和伦理等社会问题的宗教。
其证据就是,人们开始利用律法来谴责、审判,甚至以正义的名义 “杀死 “罪人,而不是传讲福音。但《圣经》对此是怎么说的呢?(罗马书 2:1-5,雅各书 4:11-12)。
什么是福音?就是耶稣基督。他死在十字架上救我们脱离罪恶,又复活使我们称义。福音就是:无论何人,只要凭着信心承认自己的罪并祈求救赎,主就会将自己的宝血洒在他们的心上,使他们成为义人,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人呈献给上帝,为祂的旨意成圣。
因为因信接受耶稣宝血洒润的人属于上帝,所以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相反,他们共同承认,他们将按照主的旨意生活。圣灵会在他们的生命中做工,显明他们是基督的肢体,是世上的盐和光,使他们有能力将救恩带给世人。
然而,许多认同福音派的人都强调过一种成圣的生活,而没有圣经中称义恩典的保证。结果,福音变成了律法,导致人们彼此论断和批评。那些反对这一运动的人目睹了基督教如何变得更加世俗化,他们为新的神学视野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与宗教多元化和后现代神学相关联的大门。
这些神学家认为,称义学说败坏了基督教。作为回应,他们提出了 “历史上的耶稣 “这一概念,并声称耶稣的童贞女出生是一种创造,旨在将他提升到奥古斯都-凯撒之上,而凯撒在当时也被称为神子和救世主。他们还认为,耶稣复活原本是正义之士的集体象征,他们正义地活着,并为信仰而殉难,但后来教会将其升华为只针对耶稣个人的复活。因此,他们断言,耶稣复活的真正意义在于社会对正义和爱的追求。
因此,他们巧妙地否认了耶稣是救世主的忏悔,而把重点放在了按照耶稣的精神生活才是救赎的理念上。换句话说,他们将称义学说视为过时的遗物,不再与现代人产生共鸣。这些神学家利用公众舆论,把自己说成比那些认同福音派的人生活得更正义。此外,他们还在生态神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许多人都与他们的观点保持一致,远离福音派的道路。
在这种思想公开传播的全球神学氛围中,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圣经的称义学说。既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战胜了撒旦,那么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福音的核心信息–称义–得到明确的宣扬,撒旦歪曲福音的力量就会变得无能为力。
根据圣经,凡接触圣坛的东西都会成为圣物,必须献给上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基督的十字架因祂的宝血而成为圣洁,也使所有触碰它的人成为圣洁。因此,正如保罗所承认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我不再活着,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 2:20)。如果有人能做出这样的忏悔,他们就已经被基督的十字架所触及,从而成为圣洁。这也是他们接受了称义恩典的忏悔。
那么,什么是圣洁?圣洁意味着献给上帝。任何献给上帝的东西都会变得圣洁。
那么,我们已经成为圣洁,应该如何生活呢?使徒保罗坚定地宣告:”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岂可因此犯罪吗?决不是!”(罗马书 6:15)。(罗马书 6:15)。事实上,即使有人给你数百万美元让你去伤害你的邻居,你能想象自己犯了罪吗?你能作假见证伤害他人吗?一旦你接受了称义的恩典,罪就不再主宰你了(罗 6:14:”因为罪不再作你们的主,因为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约翰告诉我们:”住在祂里面的人,没有不犯罪的。没有一个继续犯罪的人见过祂或认识祂。亲爱的孩子们,不要让任何人把你们引入歧途。行义的人是义人,正如祂是义人一样。做罪恶之事的人是魔鬼的人,因为魔鬼从起初就在犯罪。神子显现的原因就是要摧毁魔鬼的工作。从上帝生的人不会继续犯罪,因为上帝的种子仍在他们里面;他们不能继续犯罪,因为他们是从上帝生的”(约翰一书 3:6-9)。
那么,为什么使徒保罗说:”我虽然愿意行善,恶却与我同在。因为我内心喜悦神的律法,却看见另一条律法在我里面运行,与我心灵的律法争战,使我成为罪的律法在我里面运行的俘虏”(罗 7:21-25)?
在知道 “不可贪恋 “或 “不可论断 “等诫命之前,我并不认为这些行为是罪。我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论断和谴责他人(罗 7:9)。这是我自己 “活着 “的时候。但当我学习了诫命之后,我意识到这些行为都是罪。于是,我试着停止犯这些罪,但罪继续辖制着我,我发现自己仍在论断他人。这意味着我还在犯罪。由于罪的工价乃是死,我意识到在这种状态下,我正在走向死亡。因此,律法不是引导我走向生命,而是引导我走向死亡(罗 7:11)。更确切地说,律法让我意识到我是一个注定走向死亡的罪人。
我不断犯罪的事实表明,我已成为罪的奴隶。这意味着我被卖在罪的手下,被肉体捆绑(罗 7:14)。
耶稣用自己的宝血为代价,将我从罪的奴役下赎回,并将我献给上帝。当这一切发生时,我就从罪的奴役中获得了自由。圣灵就来住在我里面。在圣灵住在我里面之前,我属于肉体,被罪的律法所奴役。但一旦圣灵住在我里面,我就开始活在圣灵里。从那时起,我就按照圣灵生活。我还要继续犯罪吗?绝不!
换句话说,罗马书第七章描述了仍在肉体中的基督徒的挣扎。而罗马书第八章则宣告了那些通过耶稣基督接受了称义的恩典,现在活在圣灵里的人的胜利。
圣经告诉我们:”因为我们走路是凭信心,不是凭眼见”(林后 5:7)。我们的主耶稣也说:”我来世间,是要施行审判,叫瞎眼的能看见,能看见的也变成瞎眼……你们若是瞎了眼,就不犯罪了;现在你们说能看见,其实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 9:39-41)。此外,经上还写道:”义人必因信得生”(来 10:38)。
因此,我们不是根据所见来判断和生活的人。相反,我们是凭信心而行的人,在圣灵提醒我们心中有神的话语时,我们就会说话,并遵行神的话语。换句话说,我们是基督的肢体,赋予他人生命,完成祂的使命。
如果基督徒将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圣经》中的 “称义 “教义之上,我深信,基督教将作为世界的盐和光而受到信任。